“这里的藏香猪脂肪少、肉质好,吃起来鲜香又有嚼劲,越吃越有味。”近日,中国工程院“养猪院士”印遇龙来到山南市隆子县玉麦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万头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在品尝当地生产的藏香猪肉后大加赞赏。
近年来,藏香猪养殖成了隆子县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路子”,也是湖南省援藏工作招商引资、产业援藏的标杆项目。
为了将产业做大做强,由玉麦湘科技公司领衔,引入湖南和山南本地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在隆子县隆子镇忙措村建立起占地163余亩的万头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基地,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养殖公猪、母猪1200多头,自繁自育猪仔4800多头。项目建设累计吸引当地群众就近就业100余人次,农牧民就业增收400万余元。藏香猪成了隆子县特色农牧业的“金字招牌”。
推动产业振兴、农民致富,关键得靠过硬技术。
养猪是一门大学问,如何通过现代科技让农牧民群众“养好猪、好养猪”,让藏香猪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这是企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印遇龙院士此次应邀入藏的目的。
藏香猪体型矮小,是西藏原始瘦肉型猪种,也是国内唯一放养型猪种,肉质细腻、香气浓郁,营养也十分丰富,广受市场欢迎。
过去,隆子县许多农户都有原生态散养藏香猪的习惯,但这一方式可能存在杂交猪,造成遗传的不稳定性。对此,印遇龙院士团队和玉麦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决定首先对隆子县的藏香猪进行基因测序,经过筛选后培育出纯种藏香猪,进而提升产品品质。
走进万头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基地,29栋单层猪舍整齐排列,里面的藏香猪不仅有专人护理,还有专门的运动场地。基地里值班室、消毒室、锅炉房、水泵房、隔离猪舍、粪便处理棚、保育猪舍、育肥猪舍及相关附属设施一应俱全。
“除了这个基地,我们在边境一线的玉麦乡还建有藏香猪生态养殖和保种基地,预计全县年可出栏藏香猪1万头。现在标准化养殖、种猪培育、饲料加工、污粪处理、屠宰冷链、品牌建设、物流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也已初见雏形。”养殖基地负责人周白介绍道。
在查看了猪仔的生长环境后,印遇龙院士对养殖基地的保温设备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他表示,要利用现代养殖技术和智能化装备,为猪群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生长条件,让优质生猪在保持原有品质的基础上,更快出栏。
印遇龙院士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还与玉麦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实施湖南科技援藏项目“藏猪智能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开展藏香猪规模化养殖栏舍建筑设计和温控措施,以及藏香猪保种、育种、营养技术方面的研究示范。
藏香猪虽“小”,肉却“香”。“它在区外卖100多块钱一斤。”周白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逐渐由“量”向“质”转变,培育、生产优质猪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对此,玉麦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坚持科技养殖,自2020年养殖基地项目实施以来,就着力在本地建立科研中心,以保种、育种、留种、改良为重点,引进区外高新技术,缩短育肥猪生长周期,把更优质的猪肉产品推向市场,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让更多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受益。
科技支撑、产业兴藏。随着技术力量的持续注入,隆子县藏香猪正在从传统家庭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养殖的方向倍道而进,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将让隆子县的农牧民群众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