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杰院士和傅声雷研究员到亚热带生态所进行学术交流

2015-05-12 袁红朝      】

  5月10日,受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傅声雷研究员与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的部分科研人员与学生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由亚热带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王克林研究员主持。

  交流会上,傅伯杰以“不同尺度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为主题,回顾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学热点问题,重点介绍了当今生态系统服务和评估的国际学术前沿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009年启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计划、未来地球研究计划、美国国家生态监测网络(NOEN)、局地到区域和全球尺度气候、碳、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活动研究,并提出IPBES的概念模型是科学和其他知识体系与政策和决策联系起来的一个互动系统,指出了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面临的五个主要任务以及存在的问题,而其中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缺失是目前全球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傅伯杰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为大家介绍了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研究的尺度、观察方法和研究方法,包括地表植被覆盖、土壤水/养动态、土地利用结构及水土流失等。

  傅声雷围绕“土壤生物的生态功能”这个话题,首先对土壤生物的重要性及其相互作用、土壤生物与植被的联系、土壤微生物的环境指示作用及土壤生物对碳氮循环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并展示了该团队在森林生态系统开展的相关研究,包括灌草剔除对土壤生物以及目标树种的影响,发现剔除灌草后土壤真菌/细菌比和线虫数量都开始下降,同时抑制了目标树种(尾叶桉)的生长。线虫铅锌尾矿土壤恢复的指示作用,“线虫权重区系分析图(Weighted Faunal Analysis)” 能直观地综合反映土壤肥力和受干扰状况。在土壤生物对碳氮循环的贡献方面的研究揭示蚯蚓促进凋落物和土壤碳固存机制,发现虽然蚯蚓表面上通常会促进CO2的排放,但最终却能明显促进土壤碳固存。

  傅伯杰和傅声雷报告之后与参会的科研人员和学生针对当前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扩大了青年科研人员的视野。

傅伯杰做学术报告(傅伟 摄)

傅声雷做学术报告(傅伟 摄)

打印】 【关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