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遵照《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身心健康。具备严谨的科研作风,较强的交流合作能力和敬业精神。
(二)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的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了解本专业范围内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
(三)硕士研究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本领域有关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专业与研究方向
1. 生态学(071300)专业
研究方向:
01区域生态与景观生态
02土壤生态与农业环境
03作物逆境分子生物学与分子育种
04湿地生态
2. 畜牧学(090502)专业
研究方向:
01单胃动物营养及分子生物学
02反刍动物生态营养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制。导师或导师小组应全面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制,除负责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外,还应负责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并配合、协助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硕士生培养采取“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两个阶段。硕士生入学后第一年在国科大怀柔园区集中参加课程学习,期间遵循《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课程集中教学管理规定》和所属一级学科培养方案要求,完成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学习,同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硕士生从入学后第二年开始进入研究所,依托研究所的科研项目、科研条件和科研设施,进行科研实践和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所每年集中对研究生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对象为入所从事论文工作满一年的在所研究生。具体要求依照《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研究生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基本学制基础上的弹性学制,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四年。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硕士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研究生修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等。学位课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是为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课程。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管理规定》,硕士生申请硕士学位前,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9学分,非学位课中公共选修课不低于2学分。其学位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如下:
(1)公共学位课7学分,包括硕士学位英语和政治理论课等。
(2)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2学分,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普及课、专业研讨课等。
硕士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集中教学阶段相关学院开课情况及拟从事科研方向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进行选课,在集中教学阶段修满申请学位所需学分。回所之后,根据研究所课程开设情况必修相应课程。
硕士生必修环节共计6学分,包括开题报告2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2学分。
五、必修环节及要求
1.开题报告(2学分)
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第一学年参加国科大课程学习的硕士生,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年的上半学期进行,第二学年参加国科大课程学习的硕士生,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一学年的下半学期进行。由各研究方向和导师负责组织并公开报告,结果报研究生部备案。
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如未通过者,在1-2个月内可以补做开题报告。第二次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视为不宜继续培养,应予退学。
2.中期考核(2学分)
中期考核是检验硕士生是否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考查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思想政治品质,检查他们的学位论文进展情况。通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生才能继续培养和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如发现有明显表现出科研能力差,不能继续培养的,实行筛选淘汰制度。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二学年下半学期至第三学年上半学期之间进行,各研究方向应组成考核小组并组织研究生公开报告,研究生部商请各考核小组确定考核结果。中期考核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工作;如未通过者,在1-2个月内可以补做中期考核。第二次中期考核仍未通过者,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视为不宜继续培养,应予退学。
中期考核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半年。中期考核可结合研究生年度考核进行。
3.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2学分)
为了促使硕士研究生能主动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部在经费和时间上提供条件,确保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一定的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活动。
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公开做学术报告至少1次,参加学术报告至少10次。研究生完成科研课题的过程中,还须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助研工作,积极参加所内外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至少参加1次研究所或各野外台站的科普、调查及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的情况均应记录在《研究生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表》中,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由导师签字确认后提交研究生部备案。
六、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不得造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一年半。
硕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文章。应该立论依据充分,学术观点明确,实验设计合理、记录规范、数据真实,推理严谨,符合逻辑,语言简明流畅,论文格式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应具备在某一研究领域内有创新或对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有价值。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必要条件及程序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学位工作细则》执行。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可申请硕士学位。
七、附则
本培养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所研究生部负责解释。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科亚农发教字〔2009〕74号)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