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喀斯特生态过程与服务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8月获批,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基础研究类平台绩效评估结果“优秀”。面向国际区域生态学研究前沿和喀斯特可持续生态恢复重大需求,以喀斯特生态系统为对象,开展喀斯特生态系统格局-过程-服务演变规律及可持续调控研究,在理论上,重点研究喀斯特地表-地下生态过程耦合机理及人地协同机制,发展喀斯特可持续生态学;在方法上,研发石漠化治理提质增效、生态系统服务与稳定性提升措施与技术,为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与调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应用上,探索喀斯特区可持续生态恢复与绿色发展模式,为西南及广西喀斯特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提供决策支持。
实验室主任由王克林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现有固定人员40余人,其中,研究员15人、副研究员14人、高级工程师2人。中国生态学学会会士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4名;中国科学院交叉团队2个、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3人;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1个、广西八桂学者2人、八桂青年拔尖人才2人、广西特聘专家1名。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方向一:喀斯特生态系统过程与调控
(1)探明喀斯特系统关键带结构与功能
(2)阐释不同界面水文过程及其对土壤侵蚀的驱动机理
(3)厘清喀斯特脆弱性的关键生态过程
(4)为喀斯特水土流失防治及适应性调控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方向二:喀斯特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机理
(1)阐明土壤-表层岩溶带水文驱动的土壤碳氮转化与迁移规律
(2)探讨植被恢复与基岩风化养分释放的互馈机制
(3)揭示喀斯特植物-微生物-土壤-基岩系统作用机制及碳-氮-水耦合作用机理
(4)为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向三:喀斯特生物多样性维持与服务功能提升
(1)解析石质生境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2)探讨植物-土壤-微生物-基岩相互作用及气候变化对地上-地下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3)研发高效复式镶嵌群落与立体种养技术体系
(4)为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方向四:喀斯特人地协同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1)研究喀斯特区域生态格局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
(2)重建历史时期以来喀斯特社会-生态系统耦合演变轨迹
(3)厘清自然因素、生态治理及社会人文因素对生态恢复的贡献
(4)提出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姓名 |
职称 |
专业 |
学委会职务 |
单位 |
备注 |
傅伯杰 |
研究员 |
景观生态学 |
主 任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院士 |
刘丛强 |
研究员 |
地球化学 |
副主任 |
天津大学 |
院士 |
于贵瑞 |
研究员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副主任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院士 |
刘世荣 |
研究员 |
森林生态学 |
委 员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院士 |
王克林 |
研究员 |
区域生态学 |
副主任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实验室主任 |
蒋忠诚 |
研究员 |
岩溶地质学 |
委 员 |
中国地调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
|
李新荣 |
研究员 |
植被生态学 |
委 员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
吴金水 |
研究员 |
土壤生态学 |
委 员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
任 海 |
研究员 |
恢复生态学 |
委 员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
何洪林 |
研究员 |
生态信息学 |
委 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
彭 建 |
教 授 |
自然地理学 |
委 员 |
北京大学 |
|
刘再华 |
研究员 |
岩溶动力学 |
委 员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
陈洪松 |
研究员 |
生态水文学 |
委 员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实验室主任 王克林 研究员 kelin@isa.ac.cn
副主任 岳跃民 研究员 ymyue@isa.ac.cn
赵 杰 研究员 jzhao@isa.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