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的预见

2012-11-09 周汉昌      】

  还记得某年某月经过某处寻常而又陌生地点时那份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吗,或是夹带着一份莫名的幸福亦或是一份从心底散发出的泪水滴落的感觉。

  还记得那位只见一面就觉得已经非常熟悉甚至两心相许的人儿吗,庆幸是前世遗落的缘分在今生得到了补偿。

  还记得儿时的那一次考试那一道题目,明明从未见过却似乎已经在脑海中演练了千百遍,又或是那分不知在哪见过却死活想不起的作文题,让你洋洋洒洒的拿了最高分happy一两个星期。

  人生总是会出现如此多的似曾相识,那景那人那事,措不及防的出现给人以意外与惊喜,让我们浮想联翩甚至暗自庆幸,我们无法解释也许也不想解释这是为什么,于是只能将其归咎于“缘分”,因为其他的词汇都无法承载那份美好的感觉。但“缘分”真的是上天注定的吗?

  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了人脑那份不可思议的功能——预见未来,而且发现这种预见功能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大脑中,因而所有的人都会有那种“明明未曾遇见灵魂却已经神游”的感觉。只是有的人更多些,有的人更少些罢了。但这似乎仍旧解释不了“缘分”是不是上天赐予的呀,果真如此吗? 

 
 凯库勒和苯环梦

  说到预见,最终所周知的故事应该算凯库勒梦见苯环了。话说当时他绞尽脑汁去构建苯环的结构,结果和当时化学原理擦边的苯环就像个精灵永远游离于经典理论之外,身心俱疲的凯库勒甚至都打算放弃了,没想到一个蛇咬蛇、咬成环的梦启发了他。如果看到这个故事您还要说“缘分”天注定的,心理学家肯定是不干的。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已被我们了解的人的大脑功能其实是相当有限的,据估计只占大脑总功能储备量的1%,很多不被意识控制的功能潜藏在大脑深处被称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平时我们不经意间见到过的画面、风景、人物、事件甚至感觉都会储存在这两种思维中,这和我们平日里有意识的去处理或对待的事情不同,我们似乎不会对他们抱有太多留意,甚至无法回想起他们具体的状态,就像你无法记住昨天啃过的苹果长成啥样子一样。但是他们却的的确确的被封存在了我们大脑深处,只有当需要被使用时才会被启发,就像遇见危险时有些人会跟随直觉而得以逃生。

 
 大脑深处的潜意识

  让我们再回到凯库勒的故事。凯库勒起初想根据化学原理推导苯环结构式,这一切行为都是有意识行为,为这种行为提供依据的是凯库勒平日的学术积累与经验积累中被他认真记忆下来的,存在于他意识中的思维。不幸的是这些思维大多受着逻辑、道德等的制约,因而缺乏“想象力”。但是可想而知,凯库勒平日里的学术积累肯定不止那些让他记忆深刻的理论,更多地应该是那些被他忽略了的、被他思维加工过又一闪而过的画面与感觉,它们悄悄地安守在凯库勒脑子里,直到某一天,梦境打开了它们的封印,逻辑与道德的束缚相对放松,它们便以奇怪的面目展现了出来。而这看似天赐的梦实际上却是凯库勒日积月累努力的结晶。由此可见,“缘分”也并非全由天赐。

  与苯环梦相似,许多同学都说遇见了重要考试的作文题目,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就以高考为例,语文老师平日里不断地给我们讲解各种作文,而许多途径都允许我们对高考命题趋势加以预测,这些信息都注入了我们的脑子里。只是意识告诉我们是无法预测高考作文的,于是我们尽管很想预测命题在白天也不可能突破这条屏障。而直到晚上梦魇时分,潜意识的信息在“预测命题”的愿望催促下进行了组合,于是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但是与苯环梦不同的是,我们预见的作文题仍旧处于大脑深处,直到在考场上遇到真题才触发那被潜意识加工出来的记忆,可想而知之后是一片欣喜。

  像这种认为大脑预测功能由潜意识主导的理论已经非常主流,但尽管如此,有些梦那样的精致那样的细腻那样的与现实一丝不差。这似乎不能完全由上述理论证明,因为我们实在无法相信大脑能处理这么多的信息,使得梦境与现实不差分毫,但着实如此吗,还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撒了个小谎?

  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情,我管我爸要钱,每要一次我爸就从兜里掏出一块钱,当我要到第五次的时候我已经觉得我爸爸兜里装满了一块的硬币了,可其实他总共就五个一块的零钱。人们似乎特别喜欢先入为主的、片面的认识一些事物,而这种心理行为在梦境中进一步放大。而这也给我们解释那些不可解释的梦提供了依据。

   

  既一样也不一样的标示

  不知大家觉得上面的两个标志一样吗?我想大家肯定会说不一样,可是如果我今天只让你不经意看到左边的图,若干天之后再让你看到右边的图接着问你是不是之前看到过一样的标志,我想很多人就会回答“是”了吧。为什么呢?原来当两个画面同时存在时,我们能够对他们进行细致的比较,我们会比较它们的大小、花纹样式等等。但如果我们不经意看到的话,我们先入为主的信息是它的性状与色泽,并深深记住了这个只长一片叶子还被咬了一口的金属质感的苹果,于是当我们之后再看到右边的图画时,上述的所有特点均与我们的记忆吻合,我们便被自己的大脑骗了,认为两个标志是一样的。

  而大脑给我们的欺骗还不止如此,梦中信息会被潜意识交互加工变成相互组装相互影响的图画,这些图画也会存储在我们的记忆中直到现实中的某些元素激发了那些记忆,使得我们惊呼“我之前梦到过”,就像下图所示。你所看到的可能只是上边的三张图,但当你看到下边的图示时你可能会说梦到过。

     

见到过的图片

大脑处理后的图片

  而一个人每天都要接触成千上万的信息,每晚都会做至少一百个梦处理这些信息,这大大的增加了我们潜意识中的“预见”画面储备量,再加上我们常常只关注梦境的主要部分而忽略细节,因此即便是一个与现实很大程度上不同的梦也会被我们认为是一模一样的梦,只要我们关注的部分是相同的就行了,而这就是局部(背景)放大理论与潜意识整合理论。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对大脑神秘的预见功能有所熟悉了吧,它其实并非是我们接收到了什么神明的指示,相反,它是我们的大脑越过现实约束、超越自身束缚的行为,被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是一种比情感、道德等高级心理活动更为高级的心理行为。在之前我们觉得我们失去了动物们在面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时的那一份“先知先觉”,诸如地震前猫狗们的不安,但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那种功能也伴随着大脑结构的进化得到了质的转变,变得更加隐晦却更加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生活,而预见现象可能只是这种能力在某方面的体现吧。

  不过即便如此,我仍旧不愿承认是人的行为造就了“缘分”,因为在我看来那本是一种神圣的、当由神明掌管的事情,如果一味的认定人的努力造就一切,世界变少了一份原汁原味。我还是期待上帝赐予我那似曾相识的风景、似曾相识的人、似曾相识感觉与梦境,尽管我已经知道上帝是如何让我似曾相识的。

打印】 【关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