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国“三有”动物名录》)收列松鼠科18种松鼠(表1有序号的)。一因这些森林动物嗜食坚果、浆果、各类种子及蘑菇等,有搬运、埋藏、贮存习性而并不能全吃完,客观上起到散布、埋播作用,它们也食昆虫、鸟卵,亦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而它们作为基本植食性动物,乃是肉食动物的重要食源及腐生生物的营养库,是森林食物链承前启后的一大环节。经久远的协同进化,各种植物则形成超量生产果实与种子的能力,足以供养这些“搬运工-种植工”,从而松鼠与森林互利双赢,对自然林生长、发展和维护有益。二因它们的毛皮多很珍美、结实可利用,肉亦是美食,表1标◎号的几种更曾长期列为主要毛皮兽并可药用,这些显要经济价值难免招致滥捕滥杀厄运,很需要入法保护。而65、66与77号在我国是边缘分布,数量极为稀少,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科研价值角度亦须保护。
表1 国家∕地方保护“三有”野生动物名录中的松鼠类
国家保护的“三有”野生动物名录 |
地方重点保护动物 |
中国评级 |
全球评级 | |||
序号 |
中文名 |
学名 |
属 地 |
(2004) |
(2003) | |
◎ | 63 | 松鼠 | Sciurus vulgaris | 津、冀、(吉)、黑 | NT:VU | NT |
◎ | 64 | 赤腹松鼠 |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 苏、(赣)、鄂、湘、桂、琼 | LC | 未列 |
65 | 黄足松鼠 | Callosciurus phayrei | — | NA | 未列 | |
66 | 蓝腹松鼠 | Callosciuruspygerythrus | — | NA | VU | |
— | 中印松鼠 | Callosciurus inornatus | — | VU | 未列 | |
? | 67 | [金背松鼠] | [Callosciurus caniceps] | — | VU | 未列 |
68 | 五纹松鼠 | Callosciurus quinquestriatus | — | VU | VU | |
? | 69 | [白背松鼠] | [Callosciurus finlaysoni] | — | — | — |
70 | 明纹花松鼠 | Tamiops macclellandi | — | LC | 未列 | |
71 | 隐纹花松鼠 | Tamiops swinhoei | (冀)、晋 | LC | 未列 | |
— | 倭花鼠 | Tamiops maritimus | (赣)琼、湘 | LC | 未列 | |
72 | 橙腹长吻松鼠 | Dremomys lokriah | — | NT:VU | 未列 | |
73 | 泊氏长吻松鼠 | Dremomys pernyi | (赣) | LC | 未列 | |
◎ | 74 | 红颊长吻松鼠 | Dremomys rufigenis | — | NT:VU | 未列 |
75 | 红腿长吻松鼠 | Dremomys pyrrhomerus | 琼 | NT:VU | 未列 | |
76 | 橙喉长吻松鼠 | Dremomys gularis | — | NT:VU | 未列 | |
77 | 条纹松鼠 | Menetes berdmorei | — | NA | 未列 | |
◎ | 78 | 岩松鼠 | Sciurotamias davidianus | 津、(冀) | LC | 未列 |
79 | 侧纹岩松鼠 | Sciurotamias forresti | — | LC | VU | |
◎ | 80 | 花鼠 | Tamias[Eutamias]sibiricus | 津、(冀)、黑 | LC | 未列 |
【注】①本表左3列中,“序号”引自“国三有”名录,鼠名置方括号内的是《名录》原用名。
②“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属地”指将该物种列入《地方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皆用简称,若该省仅列为“保护”(非重点)则置圆括号内。
③表右侧2列,“中国评级2004”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的濒危等级,“全球评级(2003)”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截止2003年年底红色名录网站评估的全球水平等级;其中, VU为“易危”,NT为“近危”,NT:VU表示“近危,几近符合易危”,LC为“无危”,NA为“不宜评估—在本地区数量极少不适合列入地方评估”。
④序号前加“◎”曾是主要毛皮兽;加“ ?”表示对该种是否在我国确有分布存疑。皆笔者所加,详见正文。
松鼠科是啮齿目一大类,体型有大、中、小3类,以中型种类最多;生活方式有树栖、半树栖、地栖3个类型,大多为树栖种类。我国松鼠科(不计鼯鼠类)现存10属29+1?种(“1?”为“待查证”种,下同),分4亚科:巨松鼠亚科Ratufinae 、松鼠亚科Sciurinae,各仅有1属1种;丽松鼠亚科Callosciurinae,4属14+1?种;地松鼠亚科Xerinae,4属13种。除了地松鼠亚科中对农牧业及卫生危害很大的旱獭属(Marmota)和黄鼠属(Spermophilus)(该2属共10种)属于“害鼠”应以除害为主之外,巨松鼠属(1种)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其余7个属确知的18个种,皆可见于表1——其中2个无序号,乃是“国三有”名录未列名的:一是中印松鼠Callosciurus inornatus,分布在越南北部和我国云南南部,原定名为蓝腹松鼠越北亚种C.p.imitator ,经Moore and Tate(1965)研究,应为独立物种,更名为中印松鼠Callosciurus inornatus(也有称中南松鼠、印支松鼠);另一是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以前被列作隐纹花松鼠东南亚种T.s.maritimus,据Osgocd(1932)认其为独立物种。基于这个历史背景,可知《 国“三有”动物名录》未明列,乃是将它们当作66号与71号的亚种了(可作佐证的是湖南省重点保护名录,其中所列“隐纹花松鼠”指的就是倭花鼠,因该省其实并无真正的Tamiops swinhoei分布)。换句话说,这7属18种“松鼠类”动物实际上全都是进入国“三有”保护名录的!
表1有2个序号前加“?”的。一是67号,经马勇等(2012)考查,金背松鼠是中印半岛物种,在我国与之毗邻的西双版纳地区尚未发现,而王应祥(2003)将赤腹松鼠的台湾亚种C. erythraeus taiwanensis和秦岭亚种C. erythraeus qinlingensis 转入本种的依据不够充分,因此将其列为“+1?—待查证”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所载“5756#金背松鼠”,依所示分布地可知实际就是指上述赤腹松鼠的这2亚种,因其种群分布地点少于5个,加之人为的栖息地破坏和捕猎,评为“易危”(VU-D2)。故将该2类群列为国家保护对象是应当的,但宜归到64号赤腹松鼠名下。另一是69号白背松鼠Callosciurus finlaysoni,该鼠也称芬氏松鼠,分布于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地,模式产地在泰国;说该种在我国云南也有分布,仅见于个别作者早年报告,证据尚显不足,Wilson 等《世界哺乳动物物种》(第3版,2005)的中国物种、我国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及王应祥2003年正式出版的《中国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皆未载,故宜不再计入我国现存种数。
松鼠科动物的外形特征,对应三个生活方式有所差别。树栖种类,体形较细长,尾粗圆且长、具蓬松长毛,前后肢长而几相等,耳壳大(见图)。地栖种类,为适应挖掘生活,体较粗壮,尾短而小,后肢略长于前肢,耳壳退化,有的种类仅为皱褶。半树栖半地栖种类则居中,一般尾长而扁或圆,被有长毛。三个类型皆前足4指,拇指极不显著,后足5趾。
树栖型松鼠(引自禹田《十万个生命之谜》2011) |
大多数种属颊齿(包括臼齿和前臼齿)为,齿式*为:;仅少数种属(巨松鼠、侧纹岩松鼠)无第一前臼齿,颊齿数为,齿式为: 。臼齿均为低冠齿,齿突也较简单。
松鼠科动物大多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少数种类见于温带和寒带。树栖型者生活在森林里,住于树洞内或在树上作巢。半树栖型者洞巢作于树根或树垫下,也有在树上作巢的,依地域而变。多数种类昼行性,早晨与黄昏特别活跃。以植食性食物为主,除喜食果实、种子之外,也食蘑菇、禾草、树的嫩芽,也有喜食昆虫、虫卵,鸟卵等;个别种类也会盗食农作物,或潜入民宅盗粮。有些种类有秋季贮食习性,花鼠等冬眠。各种属特点见下篇。
?*哺乳动物同一种属的牙齿型式及数目皆相同,而不同种属则有差別,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常用齿式(dental formula)表示:横线上下方数字表示一侧上、下颌各种齿(依次为门齿I、犬齿C、前臼齿P、臼齿M)的数目,若缺某一种齿则表以数字0。因为齿列是左右对称的,故在表示齿数时只需列出一侧即可。其通式为 :,括号内示全颌的总齿数,为其左边所有齿数(=半个上下颌)总和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