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1月17日电 (记者 谭剑)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区是长江天然的调蓄湖泊和全球最重要的湿地之一,被称为“鱼米之乡”。中国科学院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随着洞庭湖生态服务功能的明晰,其物质生产的功能将逐渐弱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将在调蓄洪峰、参与大气调节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4家单位共同完成的“洞庭湖流域生态功能优化与水土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核心内容是对洞庭湖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重新评估与定位。
主持研究项目的王克林研究员介绍说,此次对洞庭湖生态系统的研究,运用了大量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估算方法,经过9年的调查研究,才得出最终结论。
王克林说,根据研究,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总和为2097.2亿元,单位面积湿地生态服务系统价值为146023元╱公顷,分别相当于全球和全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平均水平的26.3倍和26.9倍,这表明洞庭湖在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细化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显示,在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中,物质生产仅占2.3%,而大气调节、蓄水、调蓄洪水、净化环境和生物栖息地等功能价值分别占14.9%、5.30%、72.7%、1.9%和0.20%。
王克林说,这表明洞庭湖的生态服务价值不仅体现在提供粮食、油料、水产品等物质生产功能上,而且更主要地体现在其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所表现出的调蓄洪水、大气调节等生态服务功能上。
根据评价结果,洞庭湖湿地的主导生态功能应为“长江流域极重要的调蓄滞洪区”,主要辅助功能为“长江中游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区”“国际重要湿地和珍稀候鸟越冬栖息地”和“重要的农副渔业生产基地”。
为解决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洞庭湖在历史上曾几度出现大规模的“围湖造田”现象,湿地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
“但政府显然已意识到恢复湿地生态的重要性。”王克林说,自1998年起大规模的退田还湖和湿地恢复工程使洞庭湖生态环境呈现良好循环的态势,生态弹性、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表明,退田还湖使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增加了约70.9亿元。(来源:新华网2008年01月17日 08:56:30)
[2008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