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发展智慧养猪业 助力新湖南建设

2018-06-28      】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生猪养殖大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长江流域、中原和东北为中心的生猪养殖产业带。湖南是生猪养殖大省,人均猪肉占有量、生猪出栏率、活大猪外销率和中仔猪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生猪产业是我省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提质增效对于满足人民健康生活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现阶段,生猪养殖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饲料资源短缺、产品品质亟待提升、养殖废弃物的环保压力等问题。同时,我国生猪养殖缺少宏观指导,在生产过程控制、动物福利、智能化设施及废弃物综合处理等方面与养猪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生猪养殖产业链基础数据匮乏、环节间普遍存在信息隔离、产业数据分析低效封闭、产品信息溯源体系尚不成熟等,与社会发展、行业升级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日益突出。为此,农业部2015年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南省政府2016年颁布了《关于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加快建设畜牧业基础信息平台,完善信息采集传输、数据分析处理等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规模场户、养殖信息、生产预警、疫病防控与产品质量追溯等一体化的湖南数字畜牧业平台,逐步实现与畜禽产品安全追溯和流通消费监管系统对接,提高畜牧业信息化水平”。

  在产能过剩与环保压力加剧形势下,生猪养殖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环保化养殖是公认的发展出路。早在2013年,比利时Berckmans 教授首次提出了“精细化动物养殖”概念,即提供连续、实时、自动的监控和观察,使养殖户能够监控养殖过程中动物的健康和福利状态。

  我国生猪养殖业目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不断整合,另一方面家庭养殖户也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造成生猪养殖企业较多且较为分散,使我国难以像美国、欧盟那样对生猪行业进行准确宏观指导。此外,中国生猪市场缺乏高效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系统,很难及时准确判断存栏量的变化趋势,生猪价格波动较大、“猪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

  湖南应如何发展智慧养猪业?抓好以下几方面至关重要——

  构建区域规模生猪养殖大数据平台。完善信息采集传输、数据分析处理等信息基础设施,建成包括生猪养殖政策在内的集规模场户、养殖信息、生产预警、疫病防控与产品质量追溯等一体化的养猪业信息链,统筹生猪养殖规模与分布、养殖过程环境控制、营养供应、疾病防控、技术支撑、全生产链流通等多个生产环节,找准需求、打破藩篱、消除孤岛。

  推进生猪养殖研究信息化进程,推动行业资源及环境优化。具体应包括如下内容:对全省生猪数量及分布的动态监控,指导调整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和补栏、停止补栏的重要建议;监测全省猪饲料需求量预测及原料需求供应状况,指导大宗饲料原料流通;提供全省猪肉产品市场动态信息,进行猪肉供应量预测;实现生猪养殖全过程环境优化控制;动态监控全省生猪群体疾病状况及预警,做好重大疫病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动态监测全省生猪养殖废弃物状况,指导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对区域及流域生猪养殖废弃物实施总量控制、加大资源化利用;完成猪肉的全产业链风险监测、质量追溯及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严守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对省生猪产业全链条数据进行深度发掘,支持统筹规划生猪生产政策调整及监管。

  通过财政支持生猪大数据平台前期构建所需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建立全省生猪物联网养殖设备、养殖大数据平台应用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实现生猪物联网养殖、大数据服务的普及和统一。成立我省生猪大数据平台构建与示范专项,疏理生猪全产业链的各类政策补贴,引导推进生猪养殖大数据试点市(地区)工作。

  扶持生猪养殖大数据企业。鼓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企业参与构建湖南生猪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大力发展智慧养猪业,以强化生猪生态养殖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打一场节能环保的生态攻坚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有力支撑。

  (原载于《湖南日报》 2018-06-28 第05版:理论·智库) 

打印】 【关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