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绿色与特色相结合 广西毛南山乡换新颜

2021-07-19      】

  乡村振兴系列报道⑧

  6300个

  2020年,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可提供就业岗位6300个,有效解决县城附近两个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4029个移民家庭就业问题。

  四通八达的村庄整洁美丽,特色农业示范区蓬勃发展,工业园内车间机器轰鸣,毛南族群众载歌载舞……五月的毛南山乡,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年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毛南山乡人民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鲤鱼伴水水更清,星星伴月月更明,我们过上好生活,永远不忘党恩情……”在毛南山乡,毛南族群众深情唱起民族山歌《十颂党恩》,唱响美好新生活,感恩党的好政策。

  科技支撑 走出环江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

  这些年来,广西与中国科学院长期合作共同支持的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运用“绿色生态扶贫”和“特色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新理念,为毛南族整族脱贫提供了科技支撑。

  脱贫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使其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环江特色产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提升,走出环江特色的喀斯特乡村振兴新路。”2020年12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与环江县经过共同研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下了方向。

  “摘帽不摘责任。我们要坚持科技支撑,做好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月25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站长王克林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一场特色产业种养技术培训会,环江各乡镇、村(社区)相关产业管理负责人来了,一线种养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来了。

  来自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的5位专家,不仅开展了桑蚕、柑橘、香猪等产业的技术培训,还到桑蚕等产业基地进行现场指导,为学员答疑解惑。

  “专家的讲解和分析,让我在日后的生产养殖中又增加了新的技术支撑。”环江一位生态养殖场的负责人说。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馥平表示,将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利用亚热带生态所的生态、畜牧和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资源,联合广西的高校、科研院所,巩固和发展壮大种草养牛、中草药等扶贫特色产业和其他产业,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环江县的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与样板示范。

  截至目前,中科院与环江加强科技合作,完成了《环江县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初稿)》,种植优质牧草310亩,新增菜牛270头,新增养殖污水处理示范基地1个;新增山豆根种植面积220亩。

  产业升级 毛南山乡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毛南山乡各族人民铆足干劲发展生产,汇集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2020年以来,环江把“农工旅”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支撑,让毛南山乡的“钱袋子”更鼓了。

  农业强起来了。2020年,创建万亩油茶等3个省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特色水果及油茶种植26.8万亩。全县高产桑园种植达19.8万亩,蚕农养蚕年收入11亿元。

  工业兴起来了。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可提供就业岗位6300个,有效解决县城附近两个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4029个移民家庭就业问题。

  旅游旺起来了。充分利用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多彩毛南文化两张“名片”,促进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毛南族群众谭美春,2020年通过种植水果收入18万元,同时带领合作社销售砂糖橘100万斤,带动周边群众增收,今年初被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鼓舞人心,现在我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信心更足了。”谭美春表示。

  去年,环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56元,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11856元,增长8.5%。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63.2%。

  如今的毛南山乡,产业兴旺,乡村秀美,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环江新时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为打造‘双高三融、四县两城、三百四带’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毛南山乡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人民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黄荣彪说。

原载于《科技日报》2021-07-19 第07版:区 域

打印】 【关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