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是全球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课题组在不同水文时期洞庭湖水质变化动态及其相关驱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每年在洞庭湖进行水样常规采集和测定工作,以积累近15年的洞庭湖水质数据为基础,利用水文频率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洞庭湖不同水文时期的水文水质关系。
湖泊能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而通江湖泊由于存在显著的周期性水文节律,其水质对复杂的水文环境变化更敏感。了解不同水文时期通江湖泊水质变化、识别关键水质影响因子,对改善湖泊水质具有重要意义。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
课题组研究发现,湖相水位是引起不同水文年间水位差异的主要因素。丰水年总氮浓度显著高于枯水年,主要受外源污染物输入和水文条件的叠加影响。湖相对污染物入湖量贡献率由丰水年64.54%下降至枯水年59.47%,河相则呈相反趋势。另外,不同水文年水质对水位波动的响应不同,而不同水文阶段则明显区分了湖相水质和河相水质,反映了水位波动对湖泊年际、年内水质变化的巨大影响。
课题组建议,为改善洞庭湖水质,应在年内不同水文阶段积极开展水文调控工作,同时加大入湖污染物的排放管控措施。该研究对后续理解洞庭湖水质变化动态及指导湖泊水质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污染》期刊上。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1.118115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