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第十一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长沙举行

2023-03-30      】

  3月24日,第十一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大会包括开幕式、主论坛等环节,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生长育肥猪技术、减抗经验、非洲猪瘟疫苗研制、饲料成本控制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在大会主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围绕“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研究的挑战与探索”作报告。印遇龙指出,饲料原料资源短缺,“人-畜争粮”现象严重,正制约着生猪产业的稳步发展;当前生猪规模化养殖正快速发展,但呈现出污染负荷高、排放达标水平较低态势;畜禽养殖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转变是必然发展趋势。

  “生猪动态营养需求受遗传因素、生长阶段、生理状态、生长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在饲料原料紧缺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为实现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开展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研究。”印遇龙表示,要逐步建立动态数学模型,进行生猪营养需求的动态精准供给,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生猪智能养殖的发展将为生猪生产环节多因素的动态监测提供实现路径,可借此推进生猪动态营养的示范实施。

  据悉,印遇龙院士团队承接的“十四五”重大科研项目实验所在地“湖南龙华农牧智能化养猪示范基地”,通过AI称重可以实现精准营养供给,使每头猪能多50至60元的收益,有效节约了饲料资源。

  来自美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中心的瓦莱丽娅·尤斯提纽克介绍了外来动物疾病(猪类)在世界各地的传播现况。她表示,应加强监测,对所有死亡和被猎杀的野猪进行强制检测,维护围栏(约300公里)搜寻野猪尸体;对所有养猪场的猪进行身份登记;采取预防措施,加强生物安全;积极开展相关防控宣传活动。

  此外,来自美国农业部的道格拉斯·格莱德围绕“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制:现状和未来的方向”作线上报告,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围绕非洲猪瘟弱毒株的田间多样性展开探讨。

  大会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世信国际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参会人数超过万人。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23-03-30

打印】 【关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