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中国国产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破圈”走红。随着AI技术突飞猛进,各种AI工具在中国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赋能各行各业,书写属于智能时代的中国方案。
AI不仅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外籍人士同样感慨颇深。人民网日前采访了四位外籍人士,从医疗诊断到田间地头,从战略研究到艺术创作,四位中国“智能革命”的亲历者和深度参与者都不约而同发出这句感叹——“未来在中国!”
田间地头的新动能
古巴农业科学家马蒂内斯目前正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农业食品研究与技术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他一直在关注中国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的突破。
“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在牲畜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监测生产指标、健康、动物福利和环境指标方面。”马蒂内斯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这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并对气候变化和社会产生了正面作用。在中国,无人机配备了多光谱传感器,用于检测植物病虫害,优化肥料和农药的施用,以及灌溉类型和收割时间、化学成分。此外,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气候数据、卫星图像和土壤条件,以预测产量并规划收获,同时使用机器人进行播种、收割和施肥。”马蒂内斯博士详细解释道。
十多年前,马蒂内斯就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建立了密切的联系,2013年,他作为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得博士后奖学金后,开始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项目中担任国际协调员。目前,他作为外国专家组成员参与了中国的一个研究项目,旨在探索替代传统饲料和生长促进抗生素的新饲料。
马蒂内斯说:“中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以来,在全球创新链中的角色被重新定义,推动人工智能的科技园区和研究中心的创建。这使得中国能够在颠覆性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并产生广泛的全球影响。”
“许多伊比利亚美洲国家对使用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最大的项目集中在优化流程、监测动物健康和可持续性方面。例如,巴西利用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监测牛群健康、预测疾病并优化饲料。阿根廷则专注于利用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能乳业,从而估算牛奶产量并基于代谢数据或其他特征制定饲料配方。墨西哥将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可持续水产养殖,主要用于控制水质和根据密度预测鱼类死亡率。乌拉圭则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从农场到消费者的肉类全程可追溯性。”马蒂内斯告诉我们。
“凭借高精度的中国人工智能工具,加上科学家、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家和企业部门的广泛兴趣和网络,中国将成为农业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他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