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8月24日早上8:30 地点:所一楼会议室
邀请人:吴金水 研究员
联系人:魏亮、葛体达
报告内容:
1、土壤有机质矿化的根际激发效应与温度敏感性(Rhizosphere priming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程维信 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环境系;特聘研究员,中科院沈阳生态所
2、微生物碳、氮循环中的新发现:甲烷的厌氧氧化和‘产氧反硝化’途径(Novel microbial processes in carbon and nitrogen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nd ‘oxygenic denitrification’) 朱宝利 博士,德国慕尼黑赫姆霍兹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3、梯度碳源的微生物降解及机制 罗煜 博士,浙江大学资环学院
4、稻田土壤生物固碳机制研究 葛体达 研究员,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5、水稻根际激发初探 祝贞科 博士,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
程维信教授:1989年获美国佐治亚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2011年入选中组部人才计划。现任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和Ecological Processes杂志编委。曾主持与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研究课题。其团队长期从事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在根际生态过程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1)他是国际上最早将碳同位素技术引入根际生态过程研究者之一,发明(或改进)三种同位素方法:①14C-同位素陷阱法;②13C-天然丰度示踪法;③13C-天然丰度长期稳定示踪法,以及建立了第一个13C-天然丰度长期稳定示踪温室。(2)他借助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根际呼吸组分区分方法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贡献。(3)他已在土壤有机物矿化过程中的根际激发效应方面创建了独特的研究和方法学体系,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试验结果。截至目前,在Ecology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New Phytologist和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论文被他人正面引用超过4000次,h-index 36;国内外会议报告100余次。
朱宝利博士: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之后在中科院微生物所攻读微生物学硕士。2010年到2014年在荷兰 Radboud 大学读博,主要做氨和甲烷的厌氧氧化。毕业后到德国慕尼黑赫姆霍兹环境健康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新的微生物和微生物过程的研究,并探索那些新的微生物在生物修复和废物处理中的潜在应用。研究兴趣是利用跨学科、多尺度的实验技术,包括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富集技术和现代的组学方法,以及稳定同位素示踪,探索发现能够高效介导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污染物降解的新的微生物,揭示他们的作用机制、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功能,并探索他们在环境修护和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迄今已在PNAS和AEM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罗煜博士:浙江大学“青年求是学者”获得者。2012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与英国BBSRC资助,赴英国洛桑研究所从事生物炭对土壤中碳氮转化的影响研究,该方向上的研究结果有6篇发表在国际主流期刊SBB上,其中单篇引用超过200次,目前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4项研究课题,参与撰写中英文书籍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