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环江喀斯特国家野外站和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研究支撑能力建设,2018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承担的中国科学院野外站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喀斯特关键带结构-过程-功能综合观测研究平台”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邵明安、于贵瑞研究员、何洪林研究员、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河海大学陈喜教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冯仁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财务处处长康志焕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进行了论证,中科院科发局CERN办公室主任杨萍研究员到会指导,环江站站长王克林研究员、副站长陈洪松研究员以及环江站科研骨干一行7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傅伯杰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此次会议。
王克林首先介绍了会议目的及项目基本情况。杨萍提出了院科发局对项目实施的要求。陈洪松详细介绍了项目背景、关键科学问题、建设目标与思路、具体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等。专家组在听取了项目汇报、审核了项目可行性报告后,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点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实施对喀斯特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喀斯特区域野外站的科研能力,为喀斯特地球关键带野外站建设奠定基础,同时为其他相关野外台站的关键带科研平台建设提供借鉴。与会专家建议,平台建设和科学装置在空间上要集中布局,科学划分关键带结构类型,抓住喀斯特关键带多界面水文、侵蚀漏失、成土和养分循环等四个过程的联系及核心问题,系统优化监测指标,服务该地区植被恢复可持续性和流域水文涵养功能提升等重大现实需求。财务专家审核了项目经费预算,认为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基本合理、较为规范。
据悉,喀斯特关键带结构-过程-功能综合观测研究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地上、地下过程的联动观测,揭示以水文驱动为纽带的关键带植被-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互作用机制,平台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促进喀斯特植被群落的稳定性和恢复的可持续性,为流域生态服务提升和生态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王克林介绍项目基本情况
专家组讨论项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