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台】系列报道《守护湿地》之《湿地来了新“客人”》

2020-08-12      】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有大批候鸟飞抵东洞庭湖越冬。在岳阳市各个湿地,丰富的鱼类资源、水生植物和纵横交错的湖汊滩涂,吸引了一批批新“客人”。系列报道《守护湿地》来听《湿地来了新“客人”》。记者钟林采写: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露出头,湘阴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就热闹起来。新迁居来的黇鹿三五结对,在近200亩的绿地里悠闲散步觅食。

  近几年,在湿地安家的“邻居”可不少。两年前,6头麋鹿从北京南苑来到这里,如今新添的5只幼鹿已能迅捷地奔跑。人工驯养的黑天鹅、小天鹅、斑头雁、绿头鸭等多种鸟类,栖息在芦苇荡,自然繁殖生长。湘阴县林业局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余明峰:

  “鸟类特别多,十月份的时候它把迁徙的小天鹅又引下来了。随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加,它也要另辟栖息地,看到我们这个地方生态变好后,它自然而然就来了。”

  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原是一片低洼农田,污水流入洋沙湖,对水质影响较大。2018年,湘阴县启动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通过高标准完善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开挖人造湿地,实现了试点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全程无动力自流整个还湿区。湿地栽种40多种灌木、水生植物等,污水得到充分净化后,再进入洋沙湖。生态好了,野生动植物多了,这里建起湿地保护科普馆、珍禽保护科普馆,每年接待5万人次研学游学生。余明峰:

  “我们也要起到科研和观测的作用。要让游客看到驯养的鸟类和野生动物,同时进行适当的科研观测,让小学生走近湿地,通过聆听、记录、观察、比较来了解湿地。”

  在屈原管理区古湖湿地,觅食栖息的候鸟也越来越多,有些甚至变成了“常住客”。面积360亩的古湖湿地建有拦水坝一座,日均拦截上游农业面源污染水3万吨。加上各类水生植物净化,出水水质由原来的五类提升到四类,部分水质达到三类标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人员侯志勇:

  “通过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化,比如通过湿地植物的配置,为冬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源,不但在这里能吃得好,还很安全。”

  (原载于《湖南电台》 2020-08-11) 

打印】 【关闭
附件下载: